类别: 公司新闻
发表于: 11/02/2018

当我们谈论理查德•罗杰斯时我们在说些什么(上)

 

编者按

 

10月25日,英国建筑大师、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理查德•史达克•哈伯事务所(RSHP)领袖、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理查德•罗杰斯勋爵(Richard George Rogers,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到访无界书店。如今85岁高龄的建筑大师,仍走在行业前沿,他对于建筑所倾注的心血,为所有的格力地产人所敬仰。

 

为此,我们特邀建筑设计界专家王受之,和我们一起通过文字的力量,解读理查德•罗杰斯的建筑密码。

 

细数当代英国举足轻重的建筑家,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罗杰斯是位于顶级地位的,这一点没有人怀疑。尽管他们的设计现在已经被人们归入新现代主义的大范畴,但是他们出道推动的“高科技派”依然是我们做设计史论的人津津乐道的绚丽一页。

 

 

当人们在谈论理查德•罗杰斯的名字时,无一不联想到“高技派”一词。

 

顾名思义,“高技派”(High-Tech)是在建筑形式上突出当代技术的特色,突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以夸张的形式来突出高科技是社会发展动力。这个风格,在建筑上和工业产品设计上都有令人瞩目的表现。

 

高科技风格首先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上。自从包豪斯开始使用钢管制造家具以来,科学技术的形象就成为设计中的一个很主要的元素,强调工业化特色,突出技术细节,以达到表现的目的。因而,在处理功能、结构和形式三个基本因素上,设计师逐步把结构和形式等同起来,工业化的结构就是工业化时代的形式,而高科技的结构,就是高科技时代的形式。

 

工业设计上的“高科技”风格这一术语,始见于詹•克朗和苏珊•斯莱辛1978年的著作《高科技》中。这个术语在设计上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chnology);二是高品位的(highstyle)。因此,“高科技”中的“高”指的是“高品位”,意在把设计的对象从平民大众中抽离出来,成为上层人士的特定所有。这也表明“高科技”风格不是强调民主化的现代主义的衍生。克朗与斯莱辛对“高科技”风格追根溯源,认为高科技风格的根源可以上溯到法国建筑家让•普鲁维和皮艾尔•夏罗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建筑,以及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依姆斯在1949年设计的住宅。高科技风格把工业环境中的技术特征引入家庭产品和家庭住宅设计上,从公共空间引入到高度私密的个人空间。这个风格的特点是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非常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达到具有工业化象征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以产生一种符号的效果。一些原本貌不惊人的普通工业机械结构,被赋予了新的美学含义,比如,平常用于工厂中的、粗糙的钢工具架被用到高级住宅内,工厂的工具被赋予新的市场意义。因此,把工业技术风格变成一种高商业流行风格,一种德国人称为“Kitsch”的商业主义符号。在建筑中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机械部件以美学价值,这是“高科技”风格的核心内容。

 

高科技 ”风格在建筑设计上的运用其实很早,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出现过所谓高科技风格的建筑。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潮流,则是70年代以来的事情。从文化和社会思潮来说,“高科技”风格的出现与60年代人类一系列的科学技术突破是分不开的。但也必须看到,这个建筑运动的产生,还与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走向衰退,在理论上出现困境,在实践上开始被社会排斥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

 

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反映,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过程被称为“第一机械化”过程,或者称为“第一个机器时代”。这个时代在60年代宣告结束,因此也造成了它在建筑上的衍生物——现代主义建筑的衰退,而60年代末期,美国的宇航员在月球登陆,标志着新技术革命的开始,被称为“第二机械化”或者“第二个机器时代”的开始。这个新时代的来临在建筑上立即就有反映,后现代主义是企图以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方法逃避这个时代的特征,而“高科技”风格则是对“第二个机器时代”时代特征的积极反映。

 

 

特别的是,“高科技”派建筑并不是出现于当时高科技领先世界的美国,而出现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的英国,两位最重要的“高科技”建筑家一一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都是英国人,他们奠定了“高科技”派的发展模式,在西方国家造成很大影响。

 

罗杰斯和福斯特在“阿基格拉姆”这个集团和运动过程中“横空出世”,当时所建筑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大楼、香港汇丰银行大楼等都是“高科技”派的代表产物,堪称国际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可以说,“ 高科技 ”之所以成为流派,与这两位英国建筑家、与英国的“阿基格拉姆设计集团”是绝对分不开的。

 

而进入21世纪后,高科技派出现了和新现代主义结合的情况,使得高科技派的作品不再有那么哗众取宠的噱头堆砌,也让新现代主义建筑更加富有特色,相辅相成,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发展方向。

王受之,格力地产特邀评论家,建筑设计理论家和建筑设计史学家,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理论终身教授。现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院长,著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通过本期阅读,我们领略了建筑人视角的“高技派”风格,定然也将各自得到启发。对于建筑与城市未来的每一次诠释,格力地产人都在用心思考、用心解读、用心传播……

 

下期,我们相约建筑有心人,继续讲述理查德•罗杰斯的经典之作,敬请期待。